Glyph、鏡頭、續航一次看懂:Nothing Phone (3) 深度開箱
前言
Nothing 今年發布手機的頻率正在逐漸提高,並且屢屢在科技圈引發話題,總是讓人持續討論。 在這次 7/1 全球記者會上,Nothing Tech 發布了 Nothing Headphone (1) 以及本次的主角 Nothing Phone (3),而我也於第一時間拿到了 Nothing Phone (3),進行上手體驗。 這次 Nothing Phone (3) 最大的改變,則是取消了過往 Nothing Phone 系列所提供的 Glyph Light,改為 Glyph Matrix 動態燈陣,以及雖然不是首發機型,但也搭載了自從 Nothing Phone (3a) 家族開始就有的 Essential Key。
還沒看過 Nothing Phone (1)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從 Android 系統開發者的角度評價 Nothing Phone(1)
還沒看過 Nothing Phone (2a)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不同以往的 Nothing Phone:睽違已久的 Mediatek
還沒看過 Nothing Ear / Ear (a)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Nothing Ear / Ear (a) 實際體驗:Nothing Ear (2) 使用者親自分享
還沒看過 CMF By Nothing Phone 1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流著 Nothing OS 血液的平價版 Nothing Phone:CMF By Nothing Phone 1
還沒看過 CMF By Nothing Watch Pro 2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CMF 家族再添一員:CMF By Nothing Watch Pro 2 臺灣搶先上手體驗
還沒看過 Nothing Phone (3a)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Nothing Phone 3a 系列評測:性能、攝影與設計的全面升級?
還沒看過 CMF by Nothing Phone 2 Pro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潮流設計×高性價比:CMF by Nothing Phone 2 Pro 完整開箱
Nothing Phone (3)
硬體規格
以下簡單用表格列出此次 Nothing Phone (3) 的一些規格參數
硬體 | 規格 |
---|---|
晶片組 | Qualcomm SM8735 Snapdragon 8s Gen 4 (4 nm) |
中央處理器 (CPU) | 八核心 (1x3.21 GHz Cortex-X4 & 3x3.0 GHz Cortex-A720 & 2x2.8 GHz Cortex-A720 & 2x2.0 GHz Cortex-A720) |
圖形處理器 (GPU) | Adreno 825 |
記憶體 | 12 GB / 16 GB |
出廠 Android 版本 | Android 15, Nothing OS 3.5 |
內部儲存空間 | 256 GB / 512 GB |
SIM 卡 | Nano-SIM + Nano-SIM + eSIM (最多同時使用 2 張) |
電池 | 5150 mAh (國際版) / 5500 mAh (印度版),不可拆卸 |
尺寸 | 160.6 x 75.6 x 9 mm |
顯示螢幕 | 6.67 吋 OLED LTPS (螢幕佔比約 88.5%) |
後置相機 1 | 5000 萬畫素,f/1.7,24mm (廣角),1/1.3” 感光元件,PDAF, OIS |
後置相機 2 | 5000 萬畫素,f/2.7 (潛望式長焦),1/2.75” 感光元件,PDAF, 3 倍光學變焦, OIS |
後置相機 3 | 5000 萬畫素,f/2.2,114˚ (超廣角),1/2.76” 感光元件 |
前置相機 | 5000 萬畫素,f/2.2 (廣角),1/2.76” 感光元件 |
感測器 | 螢幕下光學指紋辨識、加速度計、接近感測、陀螺儀、電子羅盤 |
重量 | 218 公克 |
Nothing Phone (3) 這次相對於上一代的 Nothing Phone (2) 在外觀方面,最大的改變莫過於是把 Glyph Light 取消,改以 Glyph Matrix 動態燈陣,使用了 25 * 25 的矩陣且最終並組成圓形以 489 個 LED 所組成。
這次雖然說除了印度版本的電池規格是 5500 mAh,但根據我夢到的消息,其實全球都是 5500 mAh,因為一些因素,透過軟體鎖成 5150 mAh,但其實相差不大就是了。 台灣目前確認過只會上市頂配版本的 16+512,直接讓使用者攻頂,而沒有過多的差異,省去了選擇困難的問題。不過都到了這個價位的輕旗艦手機,卻不是搭載 LTPO 的螢幕,只有 LTPS 的等級,有點可惜,根據官方的說法是使用體驗上差異不大,可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會稍微感覺不好。 當然這塊螢幕也不是完全的一無是處,在亮度方面比起上一代的提升不少,這代總算在大夏天的戶外看的清楚了。
從 Nothing Phone (2) 升級上來的使用者,會在網路方面很有感,首先,Nothing Phone (3) 支援了中華 4CA(或許有 5CA 也說不定,但我的生活圈要遇到 5CA 要點運氣以及找角度,大多數時候還是 4CA) 原本在 Nothing Phone (2) 只有中華 3CA,遇到一些極限場景會有些不夠力。再者就是,終於升級上 WiFi 7 了,雖然這個其實是得益於 SOC 的升級,且在熱點分享的部分,也有提供 6Ghz 的選項可以供使用者選擇。
Nothing OS
Nothing Phone (3) 出廠即搭載目前最新的 Nothing OS 3.5 Android 15 版本,而我也在收到手機之後,再度接收到兩個版本的更新 分別是 Nothing OS 3.5(Metroid-V3.5-250626-1934) 以及 Nothing OS 3.5(Metroid-V3.5-250711-2047)
而我收到的第一版更新 ChangeLog 不是 ChangeLog,居然是 Nothing Phone (3) 的 Product Manager 寫給首發評測者的一段話,蠻特別的,在過往甚至是其他品牌當中,不曾看見過的,這對於 Nothing Tech 的這類型新創公司,產現出了相當開放的態度,也再次證明 Nothing Tech 不是一間傳統的手機品牌公司。 第二版更新推出之後,也解決不少問題以及最佳化許多功能,由此可見,Nothing 的系統開發,是真的有一定的功力。畢竟軟體開發團隊可是都在台灣,甚至是原本從一加 OnePlus 一路到現在 Nothing 的人馬。
效能測試
- 以下跑分全部都是在室溫 25 ℃ 下,所有設定都是系統預設值
Nothing Phone (3)
▲ GeekBench 6 連續 3 次的測試結果(圖一) / 安兔兔評測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CMF by Nothing Phone 2 Pro
▲ GeekBench 6 連續 3 次的測試結果(圖一) / 安兔兔評測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Nothing Phone (3a) Pro
▲ GeekBench 6 連續 3 次的測試結果(圖一) / 安兔兔評測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Nothing Phone (3a)
▲ GeekBench 6 連續 3 次的測試結果(圖一) / 安兔兔評測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CMF by Nothing Phone 1
▲ GeekBench 6 連續 3 次的測試結果(圖一) / 安兔兔評測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Nothing Phone (2a)
▲ GeekBench 6 連續 3 次的測試結果(圖一) / 安兔兔評測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Nothing Phone (2)
▲ GeekBench 6 連續 3 次的測試結果(圖一) / 安兔兔評測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Nothing Phone (1)
▲ GeekBench 6 連續 3 次的測試結果(圖一) / 安兔兔評測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同場加映(QRD8735):
QRD8735 - Snapdragon 8s Gen4 高通參考設計
▲ GeekBench 6 連續 3 次的測試結果(圖一) / 安兔兔評測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另外,網路上目前對於 Snapdragon 8s Gen4 的評價,絕大多數都認為這顆 SOC 蠻熱的,我必須誠實地說,這顆 SOC 確實是會有發熱的情形。但僅限於在高負載的條件之下,一般日常使用,其實一點也不燙,甚至連溫都說不上,不過 QRD8735 一旦開始跑效能測試,那可說是相當燙手,燙到我一度無法從桌上拿起來。
PCMark 3.0 續航測試
- 從電池電量為 100% 拔下充電器開始測試。
- 以下跑分全部都是在室溫 25 ℃ 下,所有設定都是系統預設值
- 螢幕亮度 100% 且螢幕更新率鎖在 120Hz
- 後台沒有開啟任何程式,但軟體背景服務、通知全程開啟,模擬正常使用下的情況
- 手機已經先轉移所有應用程式資料
Nothing Tech 台北南港辦公室參訪
有幸在 7/14 前往 Nothing Tech 在台北南港的辦公室參觀,其實主要是去與 Nothing Tech 的工程師見面,順便交流一下,以及進行一些測試。
特別感謝 Nothing Tech Taiwan 的夥伴接待,也有幸收到一些紀念品,分別是兩雙 Nothing 的襪子,一個手機掛繩,一頂 Nothing 的帽子。
智慧 Essential — 從 Nothing Phone (3a) 系列開始,就加入的 Essential Space 在 Nothing Phone (3) 上面正式升級成為完全體 - 「智慧 Essential」 這次的智慧 Essential,可說是整合了許多東西。其中最吸引我的其實是「Essential 錄音機」,因為在這個功能之下,可以在翻轉螢幕的情況下悄悄的開始錄音,最終還可以用 AI 進行會議摘要,相當實用。 以及整合 ChatGPT 的功能,可以更快速的把截圖跟文字交給 ChatGPT 做分析或是討論,這個對於有購買 ChatGPT Plus / Pro 的人,那就是一大福音。
Glyph Matrix — 這次 Nothing Phone (3) 最大的亮點就是 Glyph Matrix 動態燈陣,雖然在 Nothing 官方社群以及部分新聞稿甚至 YouTuber 評測當中,更多的都是吐槽,但我覺得看久就突然習慣了?! 不過鏡頭排列還是讓我覺得有點不太能接受XD 其中,Glyph 可以設定成類似 AOD 的方式,使得使用者可以將螢幕朝下放置時,也可以預覽電量,這是我先前使用 Nothing Phone 最讓我頭疼的地方,在先前的 Glyph Light 確實無法做到查看具體電量的這個功能(只能看個大概電量)
預先支援的小玩具就已經不少了,甚至 Nothing Tech 也有把 API 開源,可以讓玩家自己開發 Glyph Matrix 動態燈陣的小玩具
我想我之後,有時間可能會自己根據官方的說明文件,開發一個小玩具,具體實現一下我腦中的想法。
內建就已經有了以下 9 個小玩具可以選
Nothing Camera 相機 — Nothing Phone (3) 所搭載的相機鏡頭可說是大規模的升級,前攝以及後攝,全部都是 5000 萬畫素。 分別搭載的是 Samsung JN5 作為潛望式鏡頭、OmniVision OV50H 作為主鏡頭、Samsung JN1 作為廣角以及前置鏡頭。Nothing 也將 TrueLens Engine 計算攝影演算法升級到第 4 代了,
因緣際會,我有機會可以取得 OmniVision OV50H 的工程實片。
外圍一圈橘色的部分是工程需求,所額外加上的,主要還是在中間的區域。 OV50H 這個 CMOS 也廣泛用在許多手機上面,包含了小米 14 的光影獵人 900(OV50H 換皮)、華為 Pura 70 系列的多款機型上面。 由此可知,這次 Nothing Phone (3) 所搭載的主鏡頭 CMOS 是非常成熟的產品,拍照的效果只要演算法以及調色調的好,拍出來肯定好看。 參考資料來源
TrueLens 引擎解鎖全新攝影體驗
主要功能模式有以下幾種:
- 4K 60fps 超高動態範圍(Ultra XDR)影片
- 全新升級的 Ultra XDR 演算法
- AI 語意分割技術
- 多焦段人像模式,搭載膚色優化演算法
- 為社群平台優化的進階 HDR 與超級 HDR 照片
- 所有鏡頭皆支援 4K 60fps 錄影
- 自動色調調整
- 微距模式
- 月亮特效
以下就透過一部份的實拍樣張來展示給大家參考
總結
睽違已久,Nothing 終於是推出了數字系列的旗艦手機,雖然這次的 Nothing Phone (3) 風波不斷,有些人喜歡,也有部分人持不喜歡的意見,但總歸是 Nothing Phone (3) 團隊的嘔心瀝血之作。 這次 Nothing 很大膽的將原本很成熟,且備受好評的 Glyph Light 燈帶移除,改用 Glyph Matrix 燈陣來取代,確實引起不小的話題討論。 我個人是覺得這個設計還不錯,雖然說第一眼看到 Nothing Phone (3) 的時候真的是有點被震驚到了,鏡頭的排列方式,相當不對稱,對於我這種有點強迫症的人來說,看著相當難受。 額外加上的 Glyph Matrix 雖然與 ROG Phone 8 Pro / ROG Phone 9 Series 所搭載的 AniMe Vision 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得益於 Nothing OS 3.5 將其與系統深度整合,提供了許多有趣的互動小工具,例如可互動的玩具和即時顯示的電池電量,這讓它不僅僅是個裝飾,更增添了實用性與趣味性。
在硬體選擇上,Nothing Phone (3) 也做出了相當有趣的取捨。它採用的是高通 Snapdragon 8s Gen 4 晶片,而非頂級的 Snapdragon 8 Elite 處理器。這顆晶片的性能雖然略遜於頂級旗艦,但實際體驗上,無論是日常使用或玩遊戲都非常流暢,對 99% 的使用者來說已綽綽有餘。這樣的選擇,讓 Nothing 能在成本與性能之間取得平衡,專注於打磨手機的整體體驗。
總體而言,Nothing Phone (3) 並不是一支追求極致規格的手機。它更像是一款為那些厭倦了主流選擇、渴望擁有獨特設計與流暢軟體體驗的使用者所打造的「另類旗艦」。當然如果你追求的是與眾不同的風格,那麼 Nothing Phone (3) 絕對是市場上最引人注目的選擇之一。
產品家族大合照
按照傳統慣例,我再度請出我的所有收藏,拍一張 Nothing Phone & CMF by Nothing Phone 的全家福
About Me
我是 EdwardWu
- Telegram:EdwardWu
- Instagram : _920223
- GitHub : bluehomewu
- Email : bluehome.w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