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Ear / Ear (a) 實際體驗:Nothing Ear (2) 使用者親自分享
前言
Hi all 各位好~ 我是 Edward,目前是一名業餘的 Android Custom ROM Maintainer 也曾在 SITCON 2021 擔任講者,並分享開放式議程主題 「從零開始編譯 Android 第三方系統!」
以下是我自己寫過的教學文章 Android 第三方 ROM 繁體中文編譯教學 Android 第三方 Recovery 繁體中文編譯教學
轉載文章 快速上手 Android Custom ROM 適配 - Prebuilt Vendor
Nothing Phone (1) 評測文章 從 Android 系統開發者的角度評價 Nothing Phone(1) Nothing Phone (2a) 評測文章 不同以往的 Nothing Phone:睽違已久的 Mediatek
在這次上手體驗 Nothing Ear / Ear (a) 之前,我自己也算是 Nothing 的粉絲及愛用者之一。 我在一年前購入了 Nothing Ear (2),取代了我之前使用一陣子的 Pixel Buds A-Series,作為我主要的耳機。 我對於耳機的挑選其實要求挺多的,既想要功能豐富,又想要價格相對便宜,把 CP 值的這個觀點發揮的淋漓盡致。 身為一位科技產品的愛好者,同時自己也是 Android 的開發者而言,外出時隨身攜帶超過 4 台以上的裝置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因此,我首先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一定要支援 Google FastPair 快速配對,以便讓我可以在多個裝置之間切換耳機,也不用額外先中斷配對。
再者,我對於可以在 APP 上調整耳機的參數設定、提供 OTA 更新韌體,以及支援降噪切換的功能也是十分嚮往。在 Nothing Ear 系列推出之前,我也是觀望許久,由於我對於耳機的預算有限,沒辦法一個個買回來測試,相當擔心踩雷的風險。就好比 Pixel Buds A-Series,購買之前也是看中它的 OTA 更新功能,結果到現在,我只更新過2次,就被放生了。
所以,當我看到 Nothing Ear (2) 的價格定位,以及幾乎滿足我上述的所有要求之後,我便果斷入手。用了一年下來, Nothing Ear (2) 的表現還是挺出乎我預期的,遠遠超出這個價格應有的表現,交出的成績非常漂亮。這也是為什麼能讓我對 Nothing Tech 所推出的產品,可以有相當高的評價跟期望。
規格比較
:::success
由左至右以發佈時間排序 規格來源於 Nothing Tech 官網 :::
產品 | Nothing Ear (2) | Nothing Ear (a) | Nothing Ear |
---|---|---|---|
上市日期 | 03/22/2023 | 04/18/2024 | 04/18/2024 |
支援的傳輸編碼 | AAC、SBC、LHDC 5.0 | AAC, SBC, LDAC | AAC、SBC、LDAC、LHDC 5.0 |
電池續航(*關閉 ANC 時) | 耳機:6.3H | 耳機:9.5H | 耳機:8.5H |
搭配充電盒:36H | 搭配充電盒:42.5H | 搭配充電盒:40.5H | |
快速充電 | 有 | 有 | 有 |
充電 10 分鐘可使用 10 小時 | 充電 10 分鐘可使用 10 小時 | ||
耳機尺寸 | 高:29.4 mm | 高:30.9 mm | 高:29.4 mm |
寬:21.5 mm | 寬:21.7 mm | 寬:21.7 mm | |
厚:23.5 mm | 厚:24.3 mm | 厚:24.1 mm | |
重量:4.5 g | 重量:4.8 g | 重量:4.62 g | |
充電盒尺寸 | 高:55.5 mm | 高:47.6 mm | 高:55.5 mm |
寬:55.5 mm | 寬:63.3 mm | 寬:55.5 mm | |
厚:22 mm | 厚:22.7 mm | 厚:22 mm | |
重量:51.9 g | 重量:39.6 g | 重量:51.9 g | |
無線充電 | 有 | 無 | 有,最高 2.5 W |
防水防塵 | 耳機 IP54 | 耳機 IP54 | 耳機 IP54 |
充電盒 IP55 | 充電盒 IPX2 | 充電盒 IP55 | |
降噪 | 高達 40db | 高達 45db | 高達 45db |
Nothing Ear (a)
Nothing Ear (a) 我所挑選的顏色為白色,並非這次推出的新色。 這次推出的 Nothing Ear (a) 加入了 LDAC 音訊編碼的支援。這對於非 Nothing Phone 的使用者來說,提供了更多的支援,像我經常在多品牌的裝置進行切換,也可以擁有高品質的聆聽感受。
Nothing Ear —
相較於 Nothing Ear (a),這次在 Nothing Ear,Nothing 也有加入 LDAC,當然也一如既往的保留 LHDC 5.0。也讓 Nothing Ear 高音質編碼的相容性支援生態相當豐富。 並且在這個價位,我想應該沒有其他對手可以與其競爭了。 不論是外型,亦或是支援的功能上,Nothing Ear 都頗具競爭力。
在這一陣子體驗下來,雖然優點多到我感覺這是個物超所值的產品,但缺點也不是沒有。只不過我想這應該在未來的某天可以以 OTA 的形式進行修復。 Nothing Ear 使用 LDAC 編碼在音量較小的時候感覺有些悶悶的 需要把音量調到大約40%(音量條沒有確切百分比供參考),才會稍微正常一些,期待於下次更新修復。 Nothing Tech 也會在 Discord 上推送更新通知,讓所有使用者可以最即時的接收到更新資訊。
ChatGPT for Nothing Ear Products
在這次兩款 Nothing Ear 的推出之後,Nothing Tech 也針對目前有在販售的耳機款式(包含)CMF Buds 等產品,推出 OTA 整合於 Nothing X APP 內,進一步支援了 ChatGPT 作為耳機預設的語音助理。 其中,也可以使用最新的語音模型 ChatGPT-4o 來搭配使用。 首先需要使用 Nothing Phone 搭配這些支援的耳機,於 Nothing X APP 內部進行設定。
總結 —
在規格以及外型上,雖然與上代 Ear (2) 變化不大。但是,我個人認為在配戴的舒適性上,提升不少。 由於我個人的佩戴習慣,有時可能會一天戴超過 6 小時,在使用 Nothing Ear (2) 的一年裡,曾經因為佩戴過久,導致不舒服。但這次推出的 Ear / Ear (a),不會讓我佩戴時間過久的時候產生不適感。 以往,我可能需要 4、5 個小時就取下休息,但現在可以完全不用,唯一讓我取下耳機的原因是耳機即將沒電。
這次對於 Nothing Ear / Ear(a) 的主觀使用體驗,整體上來說,我願意給出 90/100 的高分,Nothing Ear 真真實實的改善上一代的缺點,價格方面也是相當具有性價比,我想換作是誰都難以拒絕吧。 這也是我作為一個 Nothing 的粉絲,用了一年左右,換上新一代產品之後的真實評價。 如果有任何使用方面的疑問,都可以留言跟我說,我會盡快解答疑問的。
About Me
我是 EdwardWu
- Telegram:EdwardWu
- Instagram : _920223
- GitHub : bluehomewu
- Email : bluehome.wu@gmail.com